產生業務名片

2025年醫療險更新趨勢:醫療費用飆升,實用醫療保障試算?挑選實支實付醫療險,掌握四大重點


閱讀時間:分鐘

醫療險購買的挑戰與機會

隨著2025年元旦起台灣多項醫療新制上路,醫療保障需求也隨之增加。健保住院自付額提高與癌症篩檢擴大,使得擁有醫療險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。本篇攻略將幫助你了解醫療險選購重點,並掌握新制變化帶來的影響,為自己與家人建立完善的保障。


📌2025 實支實付醫療險,看這三張就夠!


註:此圖僅供參考,實際應以商品條款為主,製表日期:2025/01

各年齡層保費與更多詳細資料,請點下方連結⬇︎

新光人壽-新呵護安心住院醫療健康保險附約(U5)
遠雄人壽-永安康醫療健康保險附約(RSN)
富邦人壽-佳實在一年期住院醫療健康保險附約(HSV3)



新制對醫療保障的影響

1. 健保住院自付額提高
影響範圍:每次住院自付額上限調整為51,000元,全年累計上限則為86,000元。這意味著若無商業醫療險,個人需要自行負擔更高的醫療費用。
建議對策:優先選購有「實支實付」住院保障的醫療險,可以有效分擔健保無法涵蓋的住院費用。
2. 癌症篩檢族群擴大
影響範圍:新增大腸癌、肺癌等篩檢計畫,且增加無痛大腸鏡試辦計畫。癌症早期篩檢雖能降低重症風險,但相關檢查與後續治療費用可能造成經濟壓力。
建議對策:可考慮附加癌症險,保障範圍包含診斷金、治療金及後續療養金。


購買醫療險的必看重點

1. 優先考量「實支實付」
為應對健保調整,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是最佳選擇,能直接補足住院期間藥物或治療、醫材及自費手術必要支出。
2. 增加重疾與癌症保障
新制提供癌症篩檢,建議選擇包含「重大疾病險」或「癌症險」的組合保障,以因應可能的疾病治療支出。
3. 檢視住院日額保障
健保住院費用負擔增加,選購住院日額型醫療險可用於補貼收入損失,對於家庭經濟支柱或自營工作者尤為重要。
4. 靈活附加選項
根據個人需求,可選擇附加擁有「門診手術」及「特定療程」等保障的醫療險,以應對不同治療類型的費用支出。


✨挑選實支實付醫療險,掌握四大重點

重點一:是「列舉式」還是「概括式」?

❌列舉式:只理賠保單條款有列舉到的醫療費用。
✅概括式:可理賠超過全民健保給付之醫療費用。

概括式實支實付條款在雜費理賠範圍較廣,包含未來新的醫療耗材。若保單有提到可理賠「超過全民健康保險給付之住院醫療費用」,即為概括式保險;否則為列舉式,理賠條件較嚴。擁有概括式保單,代表已具基本保障。

重點二:手術範圍有無「2-2-7限制」?

❌有限制:手術範圍限定『健保2-2-7』項目。
✅無限制:手術範圍不限『健保2-2-7』項目。

手術保障應廣泛,避免只賠健保 227,申請理賠時,最怕被告知「不賠」,因此,應選擇限制少的保險。若條款提到「健保2-2-7手術篇」,理賠範圍會較窄,建議避開此類條款,理賠會更順利

重點三:是否包含「門診手術」?

❌無包含:無法理賠不需要住院的手術。
✅有包含:可以理賠不需要住院的手術。

隨著醫療技術進步,許多手術當天即可出院,稱為「門診手術」。但是,並非所有醫療險都理賠門診手術。選擇包含有門診手術理賠的實支實付,保障可達 80 分,若沒包含的就……謝謝再聯絡。

重點四:「等待期」需要多久?
有等待期:投保後,需經過一段時間,保障才生效,若無等待期,則核保通過後,保障立刻生效。


如何根據需求挑選適合的醫療險?

1. 年齡與健康狀況
40歲以上族群可優先考慮包含大腸癌及肺癌檢查費用的醫療險,並增加重疾保障比例。
2. 家庭角色與經濟狀況
若是家庭經濟支柱,建議增加住院日額保障,確保住院期間不會對家庭經濟造成重大影響。
3. 保費預算規劃
根據健保級距調整,多數受雇族群每月健保費平均增加21元,但這筆額外支出無法替代商業醫療險保障。建議每月保費控制在收入的5%~10%之間。


總結與購買建議

2025年醫療險購買需要更多靈活規劃,建議透過以下三步驟完成挑選:

1. 檢視新制影響: 了解自身可能增加的醫療費用負擔。
2. 鎖定核心保障: 優先選擇實支實付及重疾保障類型。
3. 尋求專業建議: 請保險經紀人協助分析個人需求,搭配最適合的方案。

提早規劃、提早準備,才能在醫療需求發生時,確保財務穩定,為個人健康與家庭築起一道安全網!


Triple-I 保證最專業

保證最專業

Triple-I 保證不騷擾

保證不騷擾

Triple-I 保證不推銷

保證不推銷